句抄派

导航栏 ×
你的位置: 作文网 > 名言警句摘抄 > 导航

孔子关于人生的名言

发表时间:2024-10-12

相关推荐

孔子关于人生的名言精选。

“自我的觉醒”是一个大工程,在古代只有天子与少数圣贤能有这种体悟。到了孔子,他洞察人性内在即有行善的动力,这一点不因族群、阶级、性别的差异而有所不同。人的尊严由此确立。以此为基础,~~我想你一定对这句话感兴趣,在此,你不妨阅读一下孔子关于人生的名言精选,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!

孔子关于人生的名言【篇1】

1、“习其数”(学会高超的演奏技巧)、“习其志”(体会作曲者的心意),最后“得其为人”(仿佛见到曲中所描绘的人物)。他的专注好学,使“师襄子辟席再拜”,对他这个学生佩服之至。孔子后来自己成为老师,他的心得是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唯其如此,人类文化才有可能精益求精。

2、孔子除了娴熟古代知能,也敞开心胸向四周的人学习,所学的是行善避恶。他说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,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又说: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”学生想要从政,他的鼓励是“多闻、多见”,再认真对照及改进自己的言行。子贡长期追随孔子,体认了孔子“无常师”,没有固定的老师,可以向各种人、在各种情况之下学习,以致其成就有如光照天地的日月,让人景仰不已。

3、孔子教人,各因其材,有以政事人者,有以言语入者,有以德行人者。各因其所长而教之者也。

4、一次,子路问孔子:“如果听到别人说某件事应当去做,那么是否应该马上行动呢?”

5、颜渊问仁。子曰:“克己复礼为仁。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。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”颜渊曰:“我想问一下其目。”子曰:“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.

6、孔子生于春秋乱世,当时诸侯征伐,社会动荡,族群残杀,道德沦丧;不同国家族群或个人之间为利益互相争夺厮杀,相互之间矛盾复杂尖锐.孔子居乱思变,牢牢把握“人”这个主体,以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为出发点,着眼于富有思想和情感的人性,构建起了儒家“仁”学思想体系和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.

7、生命的轨迹是固定的。大自然只提供一条路线,而且只能走一次。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它自己的特点:童年的软弱,青年的莽莽,中年的庄严,老年的经验,都有自然的结果,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加以保存。每个阶段都有值得人们享受的东西。

8、只要认真读书人会越来越聪明充满智慧的名言:

9、一个没有字母的人几乎不能做任何事情。大车没了你,小车没了手推车,怎么能这样呢!

10、首先打定什么主意,全靠自己。孔子说:“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”军队的统帅可能被劫走,就像金庸《天龙八部》里的萧峰,凭着高超武功,可以在千军万马之中,把敌方统帅劫走。但是,一个平凡人的心意却不能被改变。“志”是心意,代表心中对某件事的固定看法。孔子这句话的重点,不在强调平凡人的顽固,而在肯定:即使是个平凡人,只要打定主意,就没有人可以改变他。换言之,人应该有自己的想法,并且为这个想法负责。

11、个体差异、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)出发,进行有差别的、针对性的教育。因材施教有时侧重发挥学生的长处,有时侧重于弥补学生的短处。

12、孔子周游列国时,也曾到郯国。后人为纪念孔子来郯,称其所登山峰为孔望山,峰顶石楼为望海楼,还有纪念孔子问郯子的问官台。明代海州刺史张峰在考证孔望山的由来时写道:“孔子问官于郯子,曾经登山望海,世传其崇山峻岭为孔望山。”

13、盖有不知而作者,我无是也。3.多闻,择其善者而从之;多见而识之。4.圣则吾不能,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。5.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。6.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7.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。8.苟正其身,于从政乎何有?不能正其身,如正人何?9.道千乘之国,敬事而信,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。10.出门如见大宾,使民如承大祭。

14、结合电影《孔子》,我受到如下启示:

15、生活是由各种各样的变化,无尽的痛苦和快乐的循环组成的。那永远也改变不了的蓝天只存在于心灵深处,对现实生活的要求是奢望。勤奋远比黄金宝贵。

16、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,这才是孔子导萌弟子成人的初衷。

17、悌、信、义、耻",这是他归纳总结的做人的道德标准,被千百年世代传承,尊为"至圣先师、万世师表"。

18、在《论语·微子》中,孔子曾与当时的隐者有过思想上的交会,孔子表明自己不会与鸟兽同群,而一定坚持在人间奋斗;至于他的理想未能实现,则早在预料之中。这正是一位守城门者口中的孔子:“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也!”明知理想无法实现,却依然勇往直前,因为那是出于内心的“真诚”愿力,也是孔子所觉悟的“天命”所在。我们在此学到的心得是:一,不论处在什么样的时代与社会,人都需要修养,努力减少“自我中心”的执着;二,修养必须兼顾言与行,以“文质彬彬”的君子为目标;三,修养所造就的德行必然引发人我之间的适当关系,因而使心境洋溢于快乐的氛围中。(据人民论坛傅佩荣《国学与人生》)

19、义、智、信人的五常,可知有关这方面的书籍孔子也会读学的。

20、启发:教学(须)共长!

孔子关于人生的名言【篇2】

21、答:孔子自己就说:“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”,他千里拜师表现了他不怕艰难困苦,渴求学问,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高贵品质。我受到的启发是:在整个人生中要勤奋好学,不耻下问。

22、孔子还提倡一个人在学习中要多问多听,不懂不要装懂。不论什么人,只要他在某一方面有专长,就应该虚心向他求教。

23、如果不谈修养,只靠本能过日子,人生会幸福吗?孔子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。人的本能包含各种欲望与冲动,可以合称为“血气”。血气对人造成的困扰与烦恼很多,孔子说:“君子有三戒:少之时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;及其老也,血气既衰,戒之在得。”由此可见,人在少年、壮年与老年三个阶段,分别会陷于“好色、好斗、贪得无厌”的困境。要想化解这些麻烦,只有靠修养了。修养有什么秘诀?要如何着手进行?最后又如何联上快乐?以下分别探讨。

24、这里的情景,看到了师生之间如朋友般的对话,倍感温馨。孔子回答学生的提问是如此的亲切和富有智慧。为师者不以师者自居,好为人师是一个人最大的缺点,但作为真正的老师在面对自己的学生的时候,又不以师者自居,君子温润如玉的气质让人羡慕。所以也才能造就子贡“切磋琢磨”感悟。

25、读了勤学好问的孔子这个故事,得到的启示:学习要吃苦,勤奋,钻研,而且好问。只有这样,才能学所成。历代有学问的人都是如此。

26、小学语文课本里面有一篇讲孔子拜师学艺的故事。孔子小时候为了获得更多学问,不远千里去寻师学艺,一路上餐风露宿,历经磨难,终于学的好本事。使我体会到:人的一生学无止境。只有勤学好问,才能不断获得知识,不断进步,达到人生最高境界。

27、孔子的言论对为人处世的启示:

28、亲情、学问、幸福,等等。但这种种欲望能够仅仅因为“我欲”就实现吗?显然不可能。孔子认为只有“仁”是“我欲”就可以达成,并且人人如此。由此可见,“仁”必定是“由内而发的”,亦即由于真诚而使自己走上人生正途,并立即找到主动行善的机会。

29、我知道我的罪,只有春天和秋天。

30、言语、文学”。子贡是言语科高材生,他请教怎样才是君子,孔子说“先行其言而后从之”,就是:先去实践自己要说的话,做到以后再说出来。

31、孔子在教育学生上因材施教,寓教于乐,善于用多种方法引导弟子入门,循序渐进,方法灵活,引人入胜,即所谓“循循然善诱人”,使人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。从颜回的这段话可以看出,他对孔子的追随和敬仰已经上升到一个很高的层次。

32、多见”,再认真对照及改进自己的言行。子贡长期追随孔子,体认了孔子“无常师”,没有固定的老师,可以向各种人、在各种情况之下学习,以致其成就有如光照天地的日月,让人景仰不已。

33、拼音:yīncáishījiào

34、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.并且孔子认为,一个完人,应该在诗、乐修身成性.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

35、我从来不认为安逸和享乐是生活本身的伦理基础,我把它叫做猪圈的理想。爱因斯坦的人生应该像蜡烛一样,从顶燃到底,一直是光明的。萧楚女的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人的借口。

36、最后,孔子心目中的“好学”有何表现?他说:“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”儒家所期许的是:读书人(士)要成为君子,而君子“谋道不谋食”,“忧道不忧贫”。“道”是成己成人的理想,我们在学习时,可别忘了这个初衷。

37、二,在进行德行修养时,要言行并重,双管齐下。以言语来说,“子罕言:利与命与仁。”孔子很少主动谈起有关利益、命运与行仁的问题。何以如此?因为一谈利益,可能使人见利忘义,或者“见小利则大事不成”;一谈命运,可能使人消极无奈,甚至忽略人生还有更重要的使命;一谈行仁,则须因材施教,就学生的特殊处境来指点人生正途,而不能泛泛说些抽象的道理。

38、郯子庙、铜镜、石人等物。现仅存一块向北倾斜的石碑,立于清乾隆年间。

39、命运与行仁的问题。何以如此?因为一谈利益,可能使人见利忘义,或者“见小利则大事不成”;一谈命运,可能使人消极无奈,甚至忽略人生还有更重要的使命;一谈行仁,则须因材施教,就学生的特殊处境来指点人生正途,而不能泛泛说些抽象的道理。

40、改造社会,首先要改造自己;改造别人,首先要升华自己。

孔子关于人生的名言【篇3】

41、在我们的生活中,不正是需要这种执着和坚持吗?但事实上,有些人做一件事,总是只要做了就行了,从来没有想过把一件事做精、做细,完全不去思考与挖掘事物的深层含意。生活中,缺少的就是能把一件事做精、做巧、做细的人,不论是大事还是小事,都能从中看出一个人将来的成功与否。如果一个人,对待任何事都能一丝不苟地完成,认真地对待每一件小事。这样的人,何愁不会成功呢?

42、芝兰生在幽林,不因没有人而不芳;君子修行立业,不以贫穷而改节。——孔丘

43、子曰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意思是说复习旧知识,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,就可以凭借着他来做老师了。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,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可以说,很深刻,就是我们每次学过新的东西的时候,那么我们肯定会有一个复习的阶段,就是把我们学过的东西进行复习加工,巩固一下,这样会记得更牢一点,然后在我们生活中运用的时候,就会更得心顺手。而且你也会发现,在每一次复习的时候,就是或多或少,我们都能学到一些新的东西。就是在原来学习的时候,我们可能没有想到的某一个点,但是在我们复习的时候这个点就突然之间想通了,融会贯通了。

44、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”已成为千古名言,流传至今,仍然妇孺皆知。孔子认为,三人同行,一定有老师在其中,人家的优点,肯定是值得自己学习的老师,人家有缺点的地方是值得引以为戒的镜子。

45、正是郯子这场有关官礼制度的解说,引来了勤学好问的孔子。

46、他最重视的“礼”,其实就是维护等级尊卑的工具,夹谷之会时,他就以演员演出不符合礼节为名斩杀多名无辜的演员。这样的学问,就是邪教的学问,越多越反动。

47、在另一章中,孔子讲士不可不弘毅,“仁以为己任”“死而后已”,很明确地提出读书人的理想和志向,应该是在天下推行“仁”的思想,而且要坚持做到底。

48、佛前的灯,不需要刻意点,最重要的是点燃自己心中的灯,知道自己的起点和终点,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,一步一步地奔向终点。

49、他还经常去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,因为他认为温习旧的知识就可以知道新的知识。

50、孔子弟子中,既有“闻一知十”的颜回,又有“闻一知二”的子贡,智力水平参差不齐。智力较低的学生,就教给他们与智力水平相符的知识,否则欲速则不达。

51、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——人性

52、你越早播种,你就会越强壮。

53、客人马上说:“磕头,磕头!”学生没法,只好乖乖地磕了三个头客人走后,学生迫不及待地问:“老师,一年明明有四季,你怎么说有三季呢?”

54、“为父绝君,不为君绝父!”,孔子的核心思想,最早的宪政

55、第四,走上人生正途,要化被动为主动。颜渊问仁。子曰:“克己复礼为仁。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。为仁由己,而由仁乎哉?”颜渊曰:“请问其目。”子曰:“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。”颜渊曰:“回虽不敏,请事斯语矣。”这一章须分两段来念,前段为原则,后段为具体作为。先论原则。颜渊请教如何行仁,孔子的回答是“克己复礼”。《论语·颜渊》中颜渊请教如何行仁。孔子的回答是“克己复礼”,意即“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要求”,也就是“化被动为主动”。至于“非礼勿视”四语,是就具体作为而言,要由“消极方面”不做“非礼”之事入手,再化被动为主动,“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要求”。

56、孔子的思想体系政治思想其核心是“礼”与“仁”,在治国的方略上,他主张“为政以德”,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.孔子的仁说,体现了人道精神,孔子的礼说,则体现了礼制精神,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.人道主义是人类发...

57、因为事理无穷无尽,格之则未免烦累,故提倡“致良知”,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“理”,“理”全在人“心”,“理”化生宇宙天地万物,人秉其秀气,故人心自秉其精要。

58、孔子对于“思而不学”,也曾有过体验。他说:“吾尝终日不食,终夜不寝,以思,无益,不如学也。”把学习与思考对立来看,可知“思”是指:就身边见闻所得,认真思索。譬如,从新闻得知每天发生在各地的事件,这些事件的前因后果未必呈现,并且纷乱无比。我们就算用心去想,也很难有什么启发。英国诗人艾略特(T.S.Eliot)在《岩石》一诗写道:“我们在知识中失落的智能,到哪里去了?我们在信息中失落的知识,到哪里去了?”信息是每天发生的事情,多想无益,还不如像孔子一样,翻开书本学习吧!这时的学习才特别值得深思,使书中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心得。

59、一,修养的秘诀是念兹在兹,随时提醒自己。孔子怎么做呢?他说:“德之不修,学之不讲,闻义不能徙,不善不能改,是吾忧也。”意即,孔子所忧虑的是:德行不好好修养,学问不好好讲习,听到该做的事却不能跟着去做,自己有缺失却不能立刻改正。

60、孔子启发式教育的特色,先是子贡主动向自己的老师汇报了自己修养的心得,子贡是孔子弟子中最有经商天赋的,在这个过程中他应该也经历过贫穷,但他经历过贫穷而不向富贵者谄媚。拥有富饶的财产而不骄傲。

孔子关于人生的名言【篇4】

61、派系斗争不是永远的。力量是你可以依靠一生的东西。

62、孔子其实也不好学,遇二小儿辩日时,他回答不出,也就不想这个问题了,这样的学不过是看起来好学。

63、孔子人生境界名言警句精选1.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

64、随它去吧,但不要让人知道它。

65、孔子回答说:“父亲和兄长都还在世,怎么能不同他们商量就干起来呢?”可是,当冉有问同一个问题时,孔子却说:“立即去做吧!”

66、或许外界的环境能影响一个人的心情,但是当你的身心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不受外界的困扰,这才是我们应该修炼的事情,所以说常快活便是功夫,能做到经常开心也是一种境界。

67、只有一个办法?这是放弃的方式;只有一种方法说不?这就是成长的方式。

68、“温故而知新”;学习还要结合思考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,好学:“三人行必有我师”.

69、太史公曰:《诗》有之: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”就是说,巍峨的高山,人们仰望它,宽广的大道,人们沿着它前进。虽然我不能达到此种境地,但是内心一直向往着他。太使公所向往孔子的这种心境也是我们一直要学习的。

70、很多人在生活中面对着失恋,失业是指各种各样的问题,觉得不开心,王阳明的话就是劝他的学生,快不快乐,和外界的环境没有太大的因素,主要在于自己的内心,让自己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内心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。

71、因材施教的发展效果——人尽其才

72、所以蠕家统治中国二千多年,前后数十亿蠕生只会摇头晃脑背几句心灵鸡汤,于国于民,百无一用。

73、做事要表里一致,言行一致;

74、《孔子的故事》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从孔子出生到他初入仕途、问道求政、辗转仕途、周游列国到孔子逝世的经历。孔子的一生颠沛流离、跌宕起伏,但我最敬佩的并不是他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意志,而是他做事追求卓越、精益求精的精神。

75、闵子骞、仲弓.言语:宰我、季路.文学:子游、措施和方法教育教学.

76、从学生出发,用爱来温暖学生,热爱学生,敬业爱岗,为教学奠定基础并储备内在动力。

77、“自我的觉醒”是一个大工程,在古代只有天子与少数圣贤能有这种体悟。到了孔子,他洞察人性内在即有行善的动力,这一点不因族群、阶级、性别的差异而有所不同。人的尊严由此确立。以此为基础,孔子才会进而主张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彰显人人平等的智慧,启发一代一代的中国人要“成为君子”。在成为君子的过程中,自然会“立人达人”,促成社会的仁义之风。如此可以成就个人生命的最高价值,也得到人生莫大的幸福。

78、取道东夷——圣人无常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