句抄派

导航栏 ×
你的位置: 作文网 > 名言警句摘抄 > 导航

王阳明经典名言名句

发表时间:2024-07-27

相关推荐

王阳明经典名言名句38句。

无私心就是符合天理,不符合天理就是有私心。这份王阳明经典名言名句是小编经过反复斟酌精心打磨而成的。名言格言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人性的多样性,名人格言能够助我们化解人生难题。阅读这些句子能够带给你一些有益的见解和技巧!

1、真阴之精就是真阳之气的母体;真阳之气就是真阴之精的父体。阴的根源是阳,阳的根源是阴,阴阳是一个统一体,并非是两个东西。

2、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天理,存养是无事时反省体察天理。

3、《大学》功夫即是明明德,明明德只是个诚意,诚意的功夫只是格物致知。若以诚意为主,去用格物致知的功夫,即功夫始有下落。即为善去恶,无非是诚意的事。

4、看、听、想、做等与理都是合为一体的,而未尝有什么看、听、想、做,这就是动而未尝动,即程颐先生所说的动亦定、静亦定,意思是本体和运用同出一源。

5、戒慎恐惧就是修道的功夫,中和就是恢复其天性的本体。戒慎恐惧语出《中庸》: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

6、良知存在于所有人的人心,无论是圣贤还是傻瓜,其拥有的良知都是相同的,所有地域、从古至今,这一点都是相同的。以了。虽然有时受到私欲遮蔽,但良知的本体仍旧光明,体察它就可以了。如果认为良知也有个开始处,那么就是认为它有时不存在,这样理解良知,良知就不是心的本体了。

7、体来与听讲不同。我初与讲时,知尔只是忽易,未有滋味。只这个要妙,再体到深处,日见不同,是无穷尽的。

8、花静馥常閟,溜暗光亦浮。平生泉石好,所遇成淹留。

9、第一个说:“是为了放松,不是为了否定自己的时间。”所以时刻会降临。一个人只有当他在磨一件东西的时候,当他静止不动的时候,当他活动而又静止的时候,他才能站起来。

10、身、心、意、知、物是一回事。没有心就没有身,没有身就没有心。只是就其充塞空间而言叫作身,就其主宰作用而言叫作心,就心的发动发挥而言叫作意,就意的灵明而言叫作知,就意所涉及的而言叫作物,都只是一回事。

11、善念存时,即是天理。此念即善,更思何善?此念非恶,更去何恶?此念如树之根芽。立志者长立此善念而已。从心所欲不逾矩,只是志到熟处。

12、即使在忧愁苦闷和迷茫丢弃的时候,真正的本体的快乐依然存在,只要一念明醒觉悟,返求自身的虔诚,就会发现这种快乐。

13、与朋友打交道,生意分阶段下,阶段失。

14、道无精粗,人之所见有精粗。如这一间房,人初进来,只见一个大规模如此;处久,便柱壁之类一一看得明白;再久,如柱上有些文藻,细细都看出来。然只是一间房。

15、仁是造化万事万物生生不息的天理,虽然它充满四周天地间,无处不在,但它的发生、流行、发展变化也只是个逐渐的过程,所以它才会生生不息。没有逐渐,就没有生生不息。

16、春夏可以说是阳和动,但未尝没有阴和静;秋冬可以说是阴和静,但未尝没有阳和动。春夏变化不止,秋冬变化不止,都可以是阳,是动。春夏的本体不变,秋冬的本体不变,都可以说是阴,是静。

17、去掉私欲遮蔽,人人都能循得良知,人人都能得道,依良知直觉而行,本应无往而不乐,无往而不胜。

18、无声无臭独知时,这是乾坤万有基础。抛开自己无尽的藏身,沿门持钵效贫儿。-王阳明

19、无私心就是符合天理,不符合天理就是有私心。

20、意未有悬空的,必着事物。故欲诚意,则随意所在某事而格之,去其人欲而归于天理,则良知之在此事者,无蔽而得致矣。此便是诚意的功夫。

21、山木是比兴,引出思乡。诗中写的并不是山石,只是截取开头两字作题目,它其实是一首抒发思乡的感伤诗。

22、诗句出自《西园》。王阳明把他这座园子叫做西园,充分表现了对它的钟爱。他这时在龙场的景况已大为改观。

23、先天而天弗违,后天而奉天时语出《周易&乾&文言》。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,是非只是个好恶。只好恶就尽了是非,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。

24、功夫不离本体,本体原无内外。只为后来做功夫的分了内外,失其本体了。如今正要讲明功夫不要有内外,乃是本体功夫。

25、格物者,格其心之物也,格其意之物也,格其知之物也:正心者,正其物之心也。

26、“平生泉石好”,王阳明一生喜爱山水,他的诗作中写到的类似的句子还多。当然,寄情山水也要有其性格倾向的基础,这首诗正表现了他那种“所遇成淹留”的一贯爱好。

27、养心,未尝离却事物,只顺其天则自然就是功夫。

28、动静是一回事。在三更空空静静的时候存养天理,就是此时此刻应对事物的心:此时此刻应对事物的心,如果也是遵循此天理,就是那三更时空空静静的心。所以动静只是一回事,不能分开。

29、知行的功夫本就不可分开,只因后世学者把知和行截然分开,当作两件事用功,失却了知行的本体,而事实上知行是同出自一个本体的,所以,才有知行合一并进的说法。

30、所谓致知格物者,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。

31、有人问:乐是心的本体,但在遇到双亲去世而悲伤痛哭时,这个乐还在吗?先生说:必须是大哭一场才能恢复乐的本体,不哭就不能回到乐。虽然在大哭,但内心得到安慰就是乐。心的本体未尝有变化。

32、人必须在具体实践中、通过具体事物磨炼自己,才能站得稳、立得住,才能静止时、行动时均能合乎天理。静亦定、动亦定语出《河南程氏遗书》第二卷:所谓定者,动亦定,静亦定,无将迎,无内外。

33、知道了就发现本来无所谓知道,觉悟了就发现本来无所谓觉悟。但如果不致知.自己的良知就会沦落,即自己的良知对一的觉悟就会被埋没。

34、有人问:除草怎样才是遵循于天理,不掺杂私念?先生说:如果草有所妨碍,依理应除去,除去就是了;偶尔有些没有除去,也不要放在心上。如果心中多了一分有所在意的念头,当然就有所心累,就有许多动气的地方。

35、方园不盈亩,蔬卉颇成列。分溪免瓮灌,补篱防豕蹢

36、俯仰天地间,眼是广大的。Tomakefunofsomething意思是拿一捧饭开玩笑。你在阳明山麓,可以忘记我的苍老。

37、诗的题目叫“诸生夜坐”。这首诗主要写的是学生们到来,给王阳的生活带来了轻快和喜悦。

38、摘要自三帝灭亡以来,先秦学者、汉唐经书、宋明经书,以及一切大小命题,最终都在这三个字中化为宗。三言两语一,通晓全貌,不仅包含本体和功夫,你可以试三王,敲天地,质鬼神,后圣洁,就没有这样的简练,去教良心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