句抄派

导航栏 ×
你的位置: 作文网 > 读书笔记摘抄 > 导航

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摘抄

发表时间:2024-05-11

相关推荐

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摘抄59句。

“元直天下奇才,久在新野,尽知我军中虚实。今若使归曹操,必然重用,我其危矣。”如需详细了解“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摘抄”请在下面查找更多资源,沟通交流需要避免权力和利益的斗争和纷争,当我们看到一些好的句子时,我们会忍不住想和朋友分享。每一句话都是独一无二的,能够带给我们不同的情感体验。,热烈欢迎您的光临愿您在这里度过充实且充满乐趣的阅读时光!

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摘抄(篇1)

1、因为周瑜认为诸葛亮比他聪明.他说过些骂诸葛亮的话.

2、转眼过了新年,刘备选了个好日子,有一次来到隆中。这次,诸葛亮正好在睡觉。刘备让关羽、张飞在门外等候,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。过了很长时间,诸葛亮才醒来,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。

3、读完罗贯中的《三国演义》后,关羽让我印象深刻。书中是这样描写关羽的:“丹凤眼,卧蚕眉,面如重枣,青龙偃月刀”,后来加上“赤兔马”,刮骨疗毒不怕疼,斩颜良,诛文丑,几乎变得天下无敌。可是看完书后,关羽降汉不降曹、秉烛达旦、千里走单骑、过五关斩六将、古城斩蔡阳,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……一件件事情都让我深深地为其大义所震撼。此外,他还忠于故主,因战败降敌,但一得知故主消息,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。虽说此前关羽虽然降了敌,但其不忘故主的衷心依旧让我佩服。

4、同时,曹操收到消息说刘备已经离开,便决定亲自前往荆州追击蜀军。但途中,曹操却患上了重病,不得不停下来休养。他命令手下的将领曹洪继续前行,与刘备的部队交战。

5、“三英战吕布”是我国古典名著《三国演义》中一个精彩的故事情节,出现在第五回中,该片段以刘备、关羽、张飞兄弟三人与猛将吕布的殊死战斗为描述对象,描绘了一场酣畅淋漓的

6、提现在诸葛亮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明知道是周瑜给他出难题,可是诸葛亮预感到第三天早上有雾,让鲁肃帮忙让军士在船上扎草把,趁雾气大,到曹军营寨,草船借箭,漂亮地完成了三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。

7、鲁肃惊曰:“倘曹兵齐出,如之奈何?”孔明笑曰:“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。吾等只顾酌酒取乐,待雾散便回。

8、三国演义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历史小说,读后感触深受。

9、周瑜率兵往夏口,刘备移兵樊口,共拒曹操。

10、⑤孔明不费一兵一卒借回十万多支箭,周瑜自叹不如。

11、书中展现的人物形象丰满,故事情节跌宕起伏,又蕴含深刻哲理。

12、从前,我一直认为曹操是个坏蛋,因为许多影视作品都把他刻画成奸臣。爸爸告诉我,按照正统思想,汉朝的皇帝姓刘,而曹操占领北方大片地域,挟天子以令诸侯,相当于篡位夺权。他有悖于正统,所以在书中作者要贬低他,而抬高同样姓刘的汉室宗亲刘备。

13、强国演义读后感加上王者的台词,我想如果说真的是毒了之后,需要给他加上一个王者的台词的话,那就是曹操一生的英雄,在面对刘备,孙权这样的对手的时候,他哀叹,从而失去涛涛江水东逝水,但是最后成就了默默无名的司马懿,最终,统一整个国家

14、忽哨马报说:“曹操大军已屯樊城,使人收拾船筏,即日渡江赶来也。

15、元直天下奇才,久在新野,尽知我军中虚实。今若使归曹操,必然重用,我其危矣。

16、回:曹操围攻周瑜打算夜袭,诸葛亮派出赵云成功擒获敌将,并利用反间计阻止了曹操的行动。赵云表现出无畏的勇气和出色的战术。

17、用兵南中。蜀国大臣朱褒、雍闿、高定等叛变,南中豪强孟获参与其中。在北有曹魏大兵压境、东有孙权荆州军威胁,南有三郡叛乱的困难形势下,诸葛亮采取了“北抗曹魏、东和孙权”的战略,于蜀建兴元年(223年)10月派邓芝到东吴进行修好,并取得了外交上的成功。

18、品评历史演义,感受三国风云——《三国演义》读后感

19、诸葛亮自出茅庐之后巧施妙计屡试不爽,指挥作战无往不利.他的一生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,不负刘备所托,竭尽毕生精力效忠蜀国,实在是百年难遇的良臣谋士,得力助手.他用自己传奇的一生为《三国演义》这部著作添上了绚烂的一笔.

20、因为该书作者罗贯中从古人和古书中搜集广泛,采用了多种文学技巧如对偶、夸张、比喻等来拓展描写的领域,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吸引着读者

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摘抄(篇2)

21、诸葛亮博学多才,通晓古今,上知天文,下晓地理,真是古今天下罕见的奇才。刘备对诸葛亮佩服得真是五体投地。写出了诸葛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才。

22、刘备在一个特殊的,也是重要的历史时刻,得知了有诸葛亮这样的高人,便去拜访;但诸葛亮一是清高,再也是为考验一下对方,自己的将来的老板--刘备,是不是一个值的他永远效劳的人;所以,刘备来了两次都没有见到他,(有人说是巧合,便很可能是诸葛亮故意为之,他们都是聪明人嘛)在第三次到时,诸葛亮在睡觉,刘备就在门外等了三个小时,很是诚心。二人见面后,诸葛亮也施也大礼,毕竟刘备已经折腾了三次了。二人见面后,一拍即合,相见恨晚。讨论了当时的时局与志向计划。后来诸葛亮就跟本刘备出山,做他的军师。

23、纵横谋略,剑指江山,震撼人心。

24、在“关羽义释华容道”中,关羽处在“忠”和“义”的尖锐冲突中,接受着理智和情感的相互冲突,从“忠”于刘备集团来看,曹操是死敌,决不能放过,但是从个人关系来看,曹操又是生平知己,对自己可谓是恩深意重,他实在是难以下手抓他。但是较量的结果是“义”战胜了“忠”,关羽放了曹操。关羽果真是“义绝”。

25、您好。三国演义读后感的标题可以这么写,读三国有感,这样写简洁明了、单刀直入主题。也可以这么写,读完三国演义后的感悟。

26、大器晚成(崔琰):形容卓越的`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。

27、千古英雄豪杰,荡气回肠,令人肃然起敬。

28、谋事心思缜密,能够借助天时地利创造条件;2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;3、有勇担责任的信心,直面困难会想办法,不畏惧避让。

29、因此,个人认为三国演义读后感以此为标题很合适。

30、妄自菲薄(见诸葛亮的出师表,演义中有引用)

31、经典传世,历久弥新这本《三国演义》是一个文化宝库,也是一个思想源泉。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将它读下去,传下去,并不断从中获取财富和智慧。

32、廉政建设。身为丞相,诸葛亮深知:“屋漏在下,止之在上,上漏不止,下不可居也。”他不仅带头廉政,树起一面旗帜,同时还把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、法律建设来抓,对蜀汉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的方方面面,都产生了重大影响。诸葛亮时期的廉政建设,首先表现在对蜀汉宫城规模和惠陵规模的严格控制上。

33、望梅止渴: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,天气热得出奇,骄阳似火,为激励士气曹操说:“前有大梅林,饶子,甘酸可以解渴。”

34、-"智者不用兵,善用兵者不战。"

35、好句:今天下扰乱,王刚不振;公乃汉室宗亲,正宜力扶社稷。

36、治军思想。诸葛亮擅治军,陈寿在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中就曾提到,诸葛亮“治戎为长”。诸葛亮也曾在《论荐刘巴》一文中亲言:“运筹策于帷幄之中,吾不如子初远矣!若提鼓,会军门,使百姓喜勇,当与人议之耳。”可见,诸葛亮治军有方。

37、"盛者必衰,宽者必缩,高者必降,众人皆知,大丈夫应该有的胸襟和阅历,就是能够超越这个道理,能够在盛衰荣辱中保持一颗平常心。"——勉励人要在成功时保持谦虚,失败时保持乐观。

38、《三国演义》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,里面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,比如说:张飞、关羽、刘备、赵云、诸葛亮等等。

39、读完三国演义后,心中充满了感悟,值得一读再读。

40、但有时“义”也是不好的,比如去某公司上班,如果因为靠朋友的关系开后门,那对于那些没有应聘失败的人不是很不公平吗?

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摘抄(篇3)

41、布大喝一声"吕布在此,谁人前来送死!"话音未落,幽州公孙瓒,舞动铁槊直取吕布,前去送死.吕布挥戟,战不三合,公孙招架不住,拨马败退.吕布纵马直追,危急关头.忽闻一声怒吼,"三姓家奴吕步休要猖狂,燕人张翼德在此!"

42、读后感: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道云长义释曹操

43、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关羽被塑造成一位重情重义的“义圣”的形象,他是一位忠义之士。他忠于汉室、终于汉王刘备,即使在和刘备失散后投奔了曹操,也是降汉不降曹,并且时时大听着刘备的下落。

44、读三国,品味三国演义中的风情与豪迈,走近他,品味他,定会让你手不释卷,深深地陶醉在他荡气回肠的故事里。正如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每个对《三国演义》的理解和看法都不一样。读后感正是发表自己看法和见解的一中方式。大学高考网读后感栏目为您免费提供《三国演义》读后感范文,希望对你有用!

45、其实曹操是个了不起的人。在兵荒马乱的岁月,他率领军队,征战杀伐。在官渡,曹操以少抵多,以弱胜强,一举击败了强敌袁绍,奠定了功业。连年战争,他终于统一了北方。历史就是这样,谁造成了统一,谁就推动了历史进程,谁就是英雄;谁想分裂,谁就倒退了历史车轮,谁就是千古罪人。

46、读完三国演义,心中激动不已,对于书中每个角色都充满好奇,于是又去查询了许多相关书籍,之后了解到书中每个着名人物都有其特点。

47、读完三国演义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,能够看到历史的发展轨迹和人物的命运变化,也能够领悟到一些人生道理。

48、天下莫可及也文有相如之赋,武有伏波之才,医有仲景之能,卜有君平之隐。

49、这篇小说让我知道了只有从小努力才能成就功名大业。

50、好词:仁义素著,兵微将寡,仪表轩昂,功微徳薄,霸业可图,有勇无谋,王刚不振

51、张飞。他姓张,名飞,字翼德。是刘备的结拜兄弟。排行老三。性格勇猛,但粗中有细。曾智取瓦口隘和挑灯战马超等。后来被范疆、张达所害。

52、周瑜嫉恨诸葛亮才华不能为吴所用,先派诸葛瑾劝说诸葛亮事吴,不成,即起心暗害。

53、魏国没有大胜,也没有大败.吴国跟魏国形式差不多.蜀国占领了一些

54、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”-形容壮志豪情,意味坚持不懈。

55、孔明接入小舟对坐。肃曰:“连日措办军务,有失听教。”孔明曰:“便是亮亦未与都督贺喜。”肃曰:“何喜?”孔明曰:“公瑾使先生来探亮知也不知,便是这件事可贺喜耳。”谈得鲁肃失色问曰:“先生何由知之?”孔明曰:“这条计只好弄蒋干。曹操、虽被一时瞒过,必然便省悟,只是不肯认错耳。今蔡、张两人既死,江东无患矣,如何不贺喜!吾闻曹操换毛玠、于禁为水军都督,则这两个手里,好歹送了水军性命。”鲁肃听了,开口不得,把些言语支吾了半晌,别孔明而回。孔明嘱曰:“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亮先知此事。恐公瑾心怀妒忌,又要寻事害亮。”

56、诸葛大名垂宇宙,宗臣遗像肃清高。三分割据纡筹策,万古云霄一羽毛。伯仲之间见伊吕,指挥若定失萧曹。运移汉祚终难复,志决身歼军务劳。亮本布衣,躬耕南阳。先帝三顾茅庐,有了隆中对,天下三三分,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。为当世楷模后世模范。

57、庶辞曰:“不劳使君远送,庶就此告别。

58、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”-表达英勇坚毅的意志。

59、魏、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和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,建立晋朝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