句抄派

导航栏 ×
你的位置: 作文网 > 名言警句摘抄 > 导航

韩非子的名人名言有哪些

发表时间:2024-04-20

相关推荐

韩非子的名人名言有哪些精选。

◆[译文]男子五十岁而好色之心不减弱,女子三十岁美貌就衰减了。~~可能此时也在寻找类似的句子,有请驻留一会,阅读编辑为你整理的韩非子的名人名言有哪些精选,为方便后续阅读,请你收藏本文。

韩非子的名人名言有哪些【篇1】

1、绝其望,破其意,毋使人欲之。

2、◆[点题]这段话是用来解释《老子》祸莫大于可欲的。韩非子在祸与可欲之间加进了邪心,使《老子》语意前后贯通,豁然开朗。《尉缭子&治本》:欲生于无度,邪生于无禁。可参看。

3、韩非子认为“多听少言,患得患失”,这句话告诫我们要多听他人的意见,少发表自己的言论,并且不要因为得失而担忧。

4、◆[点题]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运动规律并释放一定的能量,如果人们违背了规律或接触的能量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,那么它们就会像凶猛的野兽一样扑向人们。

5、每一个八卦,流说,流事,流计划,流信誉,流,不正式和平衡,绅士小心翼翼。

6、◆[点题]民众为何害怕得无所措手脚呢?因为君主无常操:一面给人家行赏,一面又;诋毁人家;一面给人家处罚,一面又赞赏人家;一面因为人家清廉加以提拔,一面又因为人家不贿赂亲信而予以贬谪;一面因为人家公正加以表扬,一面又因为人家不阿谀奉承而予以斥退。就像驾马,一手拉缰绳,一手加鞭子,马只好站住一动不动,或者干脆往一边跑了。

7、◆[点题]这是古代格言,本属韵文。它告诫人们,谨慎是成功的法宝,粗枝大叶不行。

8、出自先秦《韩非子·有度》。使法,运用法律。择人,举荐人才。自举,凭自己好恶而荐举人才。量功,考评功绩。自度,凭一己之见推断。运用法律,依法为国举才,千万不能凭自己的好恶而荐人;运用法律,依法考评官民的劳绩,应该客观公正,绝对不可凭一己之推断而决定。

9、欲得力士而听其自言,虽庸人与乌获不可别也;授之以鼎俎,则罢健效矣。

10、◆[译文]最合情合理的话是逆耳冲撞的,除非贤圣没人能听进去。

11、◆[点题]直言害身。

12、◆[译文]互不相容的事情,是不能并存的。

13、◆[译文]巧匠目测合乎墨线,但必须先用规矩作标准。

14、◆[点题]水火不相容,冰炭难同器。韩非子在此主要指的公私不两立,他说:古者苍颉之作书也,自环者谓之私,背私谓之公,公私之相背也,乃苍颉固以知之矣。今以为同利者,不察之患也。

15、◆[点题]这段话引自《老子》,说的是圣人的操守。韩非子对山的解释是:众人多而圣人寡,寡不敌众是必然的。如果圣人要勉强地去教导众人、改造世俗,那就会招来责(mà)和仇恨,危害身体和寿命。因此,圣人便只有采取对己修身养性、对人听之任之的态度了。

16、◆[点题]在两个对等国家中,一国有人才而趋于强大,一国无人才而相形见绌,后者自然会对前者产生忧患。《史记&商君列传》引古逸诗:得人者兴,失人者崩。

17、不知而言,不智;知而不言,不忠。

18、◆[点题]韩非子为这个论题讲了一个故事:春秋未期,智伯率领赵、韩、魏灭了中行的范后,智伯向韩、魏索要土地,韩、魏给了,向赵索地,赵襄子不给,于是智、韩、魏联军围攻赵氏。赵氏被困期间,秘密策反韩、魏,事为智伯手下的智过发觉,但智伯却没有听从智过的.一再规劝,最终被赵、韩、魏所灭。人心不足蛇吞象,反认他乡是故乡;智伯真是既贪且愎,自取灭亡。

19、◆[译文]没有比政令清简的好处更大的了。没有比天下太平更久的了。

20、◆[点题]说难说难,是进退两难。而下级向上级进说尤其困难,臣子向君主进说难乎其难。在此,韩非子为读者讲了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:宋国有一家富人,住宅的墙被大雨冲坏了。儿子说,不快点修复坏墙,日后一定会遇上窃贼。邻居的老汉也是这么说的。这天晚上,富人家果然遭了盗,但富家翁却认为:自己儿子聪明过人,料事如神;邻居老汉预知其事,说不定就是他偷的。

21、◆[译文]收藏贵重器物而屡屡加以挪动,损毁就会很大。

22、赏无功之人,罚不辜之民,非谓明也。

23、群子不听窕言,不受窕货。

24、明主之行制也天,其用人也鬼。天则不非,鬼则一不困。

韩非子的名人名言有哪些【篇2】

25、◆[译文]即使有唐尧的智慧,但如果没有众人的辅佐,大功也建立不起来。有乌获的力气,但如果得不到别人帮助,也不可能自己举起自己;有孟贲、夏育的勇猛,但没有法术作为保障,仍不能总是取胜。

26、“国无常强,无常弱。奉法者强则国强,奉法者弱则国弱”出自战国时期思想家、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著作《韩非子.有度》。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,韩非子一直相信,法律是决定国家强盛与否的关键,而要保证法律的实施,则要依靠执行法律的人。只有执行法律的人公正执法,坚决执法,法律才会真正地落实到现实当中。

27、道,譬诸若水,溺者多饮之即死,渴者适饮之即生;譬之若剑戟,愚人以行忿则祸生,圣人以诛暴则福成。

28、◆[点题]这句话引自《老子》,说的是养生之道,推论的基础是自然规律,引申的用法是治理社会等等,根深蒂固一语源出于此。汉代张衡《西京赋》:流长则难竭,柢深则难朽。

29、◆[点题]韩非子认为,持家育子,严胜于宽。

30、喜之,则多事;恶之,则生怨。故去喜去恶,虚心以为道舍。

31、◆[译文]利益在什么地言,民众就归向什么地言;宣扬什么好名声,士人就拼命为之奋斗。

32、韩非子提到过,权谋虽可害人,但若用得好则能导致繁荣与安宁。这个句子提醒我们要正确运用权谋,以促进社会的发展。

33、◆[点题]韩非子在上文中这样解释说:慈母对于幼子,总是致力于给他幸福;致力于给他幸福,就千方百计地免除他的祸害;免除他的祸害,就要考虑周详;考虑周详,就能获得事理;获得事理,就必定成功;必定成功,行动起来就不再犹豫;不犹豫叫做勇敢。最后导出《老子》的一句话:慈,故能勇。

34、贵人或得计而欲自以为功,说者与知焉,如此者身危。

35、◆[译文]加强自身修养,品德才能纯真。

36、韩非子强调,“养生是一种修炼,而非外力的依赖。”这个观点提醒我们要注重养生,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,而不是仅仅依赖外部因素。

37、◆[译文]枝粗干细,将会经不住春风。

38、◆[译文]频频接见某人,长期留住某人而不予任用,奸臣就会疑惧起来,就会像惊鹿一样四下逃散。

39、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,非贤圣莫能听。

40、◆[点题]韩非子认为,伊尹、管仲、商鞅三人,都精通成就霸王功业的法术,熟悉治国强兵的规律,而不拘泥世俗的说教。他们都是由布衣之士被提拔到卿相职位上的贤臣、忠臣、足贵之臣,而商汤、齐桓公、秦孝因为得到了他们的辅佐,外无敌国之患,内无乱臣之忧,长安于天下,而名垂后世。

41、民独知兕虎之有爪角也,而莫知万物之尽有爪角也,不免于万物之害。

42、◆[点题]韩非子为此论题讲了几段故事,下录其一。有一次叔向在晋平公处商议事情,平公腿痛脚麻转了筋,还是不敢不正襟危坐。晋人听列此事后一传十传百,都认为叔向是贤人,平公也让他三分。于是全国上至高官、下至小吏,仿效叔向的,一时间占了国人的半数之多。

43、韩非子的名言中有一句颇为警示,众人拾柴火焰高。这句话告诫我们团结合作的重要性,只有众人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。

44、◆[译文]小心谨慎,一天比一天谨慎,如果能谨慎地遵循自然法则,天下就可以据为已有。

45、◆[点题]这段话是韩非子为阐明《老子》自见之谓明的论题而说的,他还讲了一段故事:楚庄王想进攻越国,理由是越国政乱兵弱。杜子说,人的眼睛能看见百步以外的东西,但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睫毛。现在楚兵也够弱的,楚政也够乱的,怎么好拿了政乱兵弱的理由进攻越国呢?于是庄王听从杜子劝谏,停止伐越。

46、◆[点题]韩非子说:天下有信数三:一日智有所不能立,二日力有所不能举,三日强有所不能胜。唐尧、乌获和孟贲、夏育的事例,就是为了分别说明这个道理的。但从事例本身的用语看,还可以看出一个好汉三个帮、一个篱笆三个桩的道理。

47、◆[译文]男子五十岁而好色之心不减弱,女子三十岁美貌就衰减了。

48、绅士的学问几乎是耳朵。